找到相关内容279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古塔的踪影

    显通寺铜塔等,就是这样的例子。五、古塔的五种基本功能 古塔或者说佛塔,原本是埋藏佛舍利的建筑,以后又发展为埋藏高僧的遗骸,或者供奉佛像。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中,随着我国古塔建筑的发展,古塔的这种功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092100.html
  • 贵州佛教——文学艺术

    空,本师也。从待师命,于鹿野岩下熬岁月,频添性水著泥丸。忽壬寅春,闻思唐王公镇台请师圣符,符乃破山明祖三世嗣孙也。众记诣师,宗通大振。吾当近座,受具请语,乃得无字公案,领契忘宫,澄潭意诚。忽日闻仆作偈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2781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慈济师和神济师负责。岁月一久,慈济早已绝嗣,院亦沦为官舍,神济则一脉相传,其法嗣普清与徒福山皆能以医术所得,全力重建鼎新普宁寺。 五、慈善事业----漏泽园、义冢、浴室 宋代寺院对于慈善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慈善|宋代寺院|公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14393289.html
  •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

    佛经翻译的权威性,使长安僧团在知识的自信方面日见增长,就更加重了长安僧团的凝聚力。   在跟随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的岁月里,经过长时间的经义探讨和学习,在这3000弟子中,涌现出了著名的“十哲”:僧契、...有部出身的学者,虽然他皈依了大乘,但是他的倾向于大乘学问,可能更大程度上是出于追求新知识的原因。在他到达长安译经的岁月里,罽宾说一切有部僧团有很多僧人来到长安,参与了鸠摩罗什的译经工作。如果说有部的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9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珍方与和药器具,并自撰药寮记以说明原委。丹阳普宁寺为邑中第一大寺,高宗南渡时曾宿寺之医药院。最初寺之医药院由慈济师和神济师负责。岁月一久,慈济早已绝嗣,院亦沦为官舍,神济则一脉相传,其法嗣普清与徒福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70093595.html
  •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——以华林寺为例

    中国佛教文化。这一层次的文化承载著整个中国佛教文化的诸多因子,也显示出华林寺的文化魅力。因为,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岁月,华林寺也随著中国社会、中国文化,特别是中国佛教的发展,在保持禅宗文化特色的同时,不断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693817.html
  •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

    ,始得低昂回翔之状,未知邬兵曹有之乎?”又云:“似古钗脚,为草书竖牵之极。”真卿闻此语後微笑经岁月不言其书。怀素辞去,真卿问:“师竖牵学古钗脚,何如屋漏痕?怀素乃抱颜鲁公之脚,呼曰:“贼!贼!”久之,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89382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贡献

    佛教的卓越贡献,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高僧。   关键词:建寺 传戒 讲经 佛教会 庙产兴学   佛教自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。在漫长的岁月中,作为外来宗教,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谓是...

    法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2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 虚云和尚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披荆斩棘,在他后半生的几十年岁月里,曾住持十五道场,重兴六大祖庭。他不仅是能建庙盖庙的英雄,还是能把僧团建设和寺院管理搞得红红火火的睿智之士。他认为,“夫先圣创丛林,建共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
  • 放生·放死

    感人事迹。据《峨眉山志》记载:明万历年间,有楚山、性一、德心三禅师发愿在洪椿坪一带培植旃檀林,以《华严经》中的字数为准,一字一树。四百余年漫长的岁月过去了,我们虽已看不到三位禅师当年辛勤植树的高尚形象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294625.html